拿声(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资源评估
产品开发
体系认证
品牌营销

千亿蓝海!2025年饮用水品牌如何讲好“水源地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327150930.png

前言

“水源地”早已超越单纯的地理标识,演变为品牌构建护城河的核心战略。中国饮用水产业分析师王锦春说:“优质的水源地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资源,仅有好水,不见得就能做好当今的市场。”。唯有通过科学叙事与情感共鸣的双重赋能,将水源地转化为消费者的精神图腾,才能实现品牌价值的终极释放。




1

水源地叙事战略规划

从资源到心智的争夺

微信图片_20250327150933.png

水源地故事的讲述可不只是“讲故事”那么简单, 它是有意设计的,通过各种元素的结合,为你的受众打造一种情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一种理论,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最终是为了实现自我实现。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有五层需求对应五种叙事模型。讲故事的方式非常多,怎么讲才能讲到消费者心里去?以下这五层需求理论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生理需求(食物、水和住所)、安全需求(安全与保护)、社会需求(归属感和爱)、自尊需求(自尊和认可)、自我实现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第一点:生存故事,聚焦基础痛点(将水源地的天然禀赋转化为生命刚需符号)

第二点:安全故事,构建确定性承诺(构建系统化水质安全承诺体系)

第三点:归属故事,创造身份认同(塑造水源文化共同体)

第四点:尊重故事,打造价值勋章(打造饮水社交货币)

第五点:自我实现,描绘成长蓝图(将消费行为升维)


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会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而当需求未得到满足时,我们则会感到消极情绪。饮用水品牌便可以通过这些,做好“讲好水故事”的战略规划




2

讲好水源地故事

5大实践路径及案例解析

微信图片_20250327150935.png

1.5大实践路径

从安全到情感的迁移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消费者对水源地的认知从“无害”转向“有益”。调查显示,72%的消费者认为水源地直接影响水质健康度。农夫山泉通过《长白山四季纪录片》展现水源生态,将“天然水”的概念具象化;悦泉云川则强调大别山、雪峰山等远离工业污染的水源地,以“零处理”原则呼应消费者对纯净的极致追求。水源地故事成为连接产品功能与用户情感的关键触点。


从数据到体验的可视化传播

水质参数的专业化解读:百岁山通过对比偏硅酸含量与国标差异,强化“科学贵族”形象;农夫山泉婴儿水采用Log6无菌生产线,以技术参数证明母婴安全性。


溯源体系的可视化:悦泉云川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无菌灌装工艺的透明化展示,构建“从源头到手中”的信任链条·;伊利“伊刻活泉”则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水源追溯。


从地理符号到精神图腾

地域文化绑定:农夫山泉故宫联名瓶将长白山雪水与皇家文化结合,百岁山借欧洲杯赞助传递“贵族美学”,怡宝在影视剧《三十而已》中植入家庭用水场景,均将水源地转化为文化符号。


生态价值升华:长白山“水源生态保护区”故事、悦泉云川“与自然共鸣”理念,将商业开采转化为生态守护叙事,契合碳中和背景下的社会责任诉求。


从功能到身份的渗透

细分场景定制:农夫山泉推出4L家庭装主打煮饭场景,怡宝与美团合作办公室即时配送,将优势与特定使用场景绑定。


圈层文化破圈:元气森林“有矿”通过年轻化设计切入Z世代,东方甄选矿泉水以知识营销吸引高知群体,实现水源故事与用户身份认同的共振。


从开采到共生的价值重构

环保实践落地:怡宝推出可回收PET瓶响应“双碳”政策,农夫山泉水源地建厂减少运输碳排放,将环保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


社区共生模式:悦泉云川在水源地周边开展生态修复项目,青岛“中润半岛”依托国企背景强化民生责任形象,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品牌公信力。


2.经典营销案例分享:Life Water只卖半瓶水,销量却提高652%

微信图片_20250327150938.png

倘若一瓶矿泉水,只给你一半的量,却要收取整瓶的价格,你会心动买单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摇头拒绝。可偏偏有一家名为 Life Water 的公司,大胆地打破常规,以整瓶矿泉水的价钱,售卖仅半瓶的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不仅大受市场欢迎,销售额更是如同火箭般飙升了652%!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商业奇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Life Water 公司在市场调研与日常观察中敏锐地捕捉到一个普遍存在却常被忽视的现象:在日常的会议、热闹的聚会、轻松的闲聊等场合结束后,大量喝了不到一半的矿泉水被随意丢弃,惨遭浪费。身处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人们似乎早已习惯这种富足,对区区一瓶矿泉水的浪费毫不在意,毕竟在他们眼中,一瓶水的价值实在微不足道。


但是数据显示,城市里人们每天扔掉的矿泉水,加起来相当于缺水地区80万儿童一天的饮用水。LIFE WATER公司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它改变了旗下15家工厂45组装配生产线,每天生产5000万瓶半瓶的矿泉水,销往7万家超市和便利店。而另一半水则送往严重的缺水地区,分发给日常缺水的孩子们。


那消费者是否买账,愿意用一瓶水的钱买半瓶矿泉水?没想到的是,半瓶装的LIFE WATER水,一上市就得到广泛关注与热情购买。下面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营销的?


首先,从外观设计上看,新的 Life Water 半瓶矿泉水简约而不失格调,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就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瓶身之上,印有缺水地区儿童充满渴望的相片,那纯真又无助的眼神,不经意间便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让每一位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仔细端详。


不仅如此,Life Water 公司在每一个瓶子上都精心附上了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轻松一扫,便能进入一个充满真实与感动的世界,了解到更多缺水儿童的生活现状与艰难处境。这种即时、直观的信息获取方式,极大地拉近了消费者与公益事业的距离。而且,半瓶水的价格十分亲民,仅售2元。消费者在购买这半瓶水的同时,无需繁琐的手续,无需额外的捐赠流程,就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充满善意的捐助。


这种将消费与公益无缝对接的创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相较于传统的用小瓶矿泉水倡导节约,或者通过复杂的捐款活动来实现捐助,Life Water 公司巧妙地将二者合二为一,让公益变得更加直接、有效。活动期间,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获得了300家媒体的报道和超过30万人的关注。


一半解渴,一半救命,每一口都喝得出生命的重量。据2016年数据显示,Life Water已经帮助解决了超过53万儿童的饮水问题。


LIFE WATER通过讲"商品-善意"的水故事,创造了消费正义的新范式:产品即选票:将购买决策转化为价值观表达;善意可量化:250ml的确定性捐赠消除公益模糊性;商业向善力:证明盈利能力与社会价值可共生共荣;这种模式为快消品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当产品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品牌便获得了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拿声结语:从故事到体系的核心竞争力重塑,2025年的水源地叙事,已从单一营销套路升级为涵盖资源掌控、技术创新、文化沉淀与责任践行的体系化工程。而对于新入局者,唯有跳出同质化窠臼,以“科学+文化+责任”三位一体重构水源叙事,方能在巨头环伺中开辟生存空间。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拿声(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9078号-1
技术支持:华大网络